close

  製圖 職文勝
  本報訊(記者張晟)武漢人稱鯽魚為“喜頭魚”,“豆瓣鯽魚”景觀設計、“蘿蔔鯽魚湯”一直是市民喜愛的家常菜。最近,一些細心的市民發現,市場上賣的一些喜頭魚個頭蠻大,有一兩斤;而在不少菜館,“豆瓣鯽魚”這道菜,以往的兩條小鯽魚已被一條大鯽魚取代。
  “通常,最大的喜頭魚一般也就七八兩重,而現在有的一兩斤甚至兩三斤,怎麼長這麼大?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不少市民對此產生疑問。昨日,記者採訪市內多家菜市場和養殖企業瞭解到,原來這類化療副作用大塊頭喜頭魚叫做湘雲鯽,其長到兩三斤屬正常現象。
  在常青花園露天市場,魚販冷大哥說,市場內就他一家出售湘雲鯽,其他魚販大多因擔心銷路而觀望,但從他做了兩年多這個魚吳哥窟的生意來看,根本不用如此謹慎。“你要不說它是喜頭,我還真以為是條鯉魚。”正在市場內買魚的王婆婆說,這個品種的魚身子幾乎跟她的腳一樣長,加上嘴上有須子,完全顛覆了喜頭魚的傳統印象。
  記者從省水產局相關專家瞭解到,湘雲鯽是由湖南師景觀設計範大學生命科學院劉筠院士為首的課題組,將鯽魚和鯉魚雜交培育出來的新型魚類。這種魚生長速度很快,經濟價值較高。2002年,湘雲鯽通過了國家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優良品種審定。
  武漢市場上的大鯽魚主要來自黃岡。黃岡市水產局總工程師李偉說:“湘雲鯽在武漢市場所占的分量不大,因為大家更習慣本地魚的味道,這種魚叫‘中科3號信用貸款’。”
  “中科3號”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培育出來的異育銀鯽第三代新品種。這種鯽魚身型修長,通體發黑,成熟後一般在8兩和1斤之間。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網站介紹,“中科3號”已在包括湖北在內的多省市推廣養殖。
  其實,更多武漢人喜歡吃野生鯽魚。記者從市農業局相關專家瞭解到,武漢的野生鯽魚一般就二三兩重,而且其生長周期長,一般長到3兩重至少需要半年。“鯽魚品種不同,最主要的區別在於生長速度,其次就是體量大小的差異。至於不同品種營養價值有高下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大個喜頭魚
  價格相對最低
  適合紅燒 不太適合熬湯
  記者昨日採訪發現,這種塊頭大的湘雲鯽是餐館飯店採購的主要目標。據餐館的廚師介紹,湘雲鯽紅燒起來味道非常鮮美,但是沒有小鯽魚魚肉中的甜味,所以不太適合熬湯。
  市場上,大個喜頭魚在不同種類的鯽魚中價格相對最低,市場價為每斤6元。而野生小鯽魚價格則比養殖的大鯽魚高出近1倍。一家名為“武漢淡水養殖基地”的企業表示其主要養殖鯽魚,昨日記者與這家位於黃陂區的企業負責人朱先生取得聯繫,他說基地約有400畝水塘養殖各類鯽魚,但湘雲鯽全部售完。如果需要訂購,他也能在約半年後提供相應成熟的湘雲鯽。
  “現在我們一般就買大個的喜頭魚,它個頭大又便宜,而且擺在盤子里好看。”昨日,一位在常青路附近開餐館的艾女士說。而餐館的大廚張大哥說,這種湘雲鯽紅燒起來味道非常鮮美,但是沒有小鯽魚魚肉中的甜味,所以不太適合熬湯。
  (記者張晟)  (原標題:武漢餐桌上的喜頭魚變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w78twxqf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